找到相关内容429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—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

    爱国爱教思想是佛教立足和谐社会的根本。  中国佛教从古至今,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。佛教自传入中国后,即与国家、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。晋代高僧法师就曾提出:“不依王者、法事难立”的论断,阐明了佛教与...协调。所谓中道,指脱离边邪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。《大宝积经》云:“常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;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我无我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663078.html
  • 庭前柏子树郁郁发新枝——纪念河北柏林禅寺开放十周年

    人是法师、六祖禅师),对于太虚法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以及赵朴初居士提出的一种思想(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)、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(农禅并重、学术研究、国际佛教友好交往)不仅大力提倡,而且积极实践,并...。1987年10月15日,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、《法音》主编净慧法师陪同日本“日中友好临黄协会”访华团来到河北赵县参拜赵州塔。他作为宗门弟子,看到柏林寺这座著名的禅宗道门庭萧条,钟板失响,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263190.html
  • 慧远的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
    伴随着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活动的开展,大量大乘空宗经典被系统地介绍过来,这使慧远能比他的老师法师更多地接触空宗的中观学说,这也是他能在般若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  但是,慧远法性...的恒山。时沙门篓道在此传教,“弘赞像法,声甚著闻,远遂往归之。”这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   是当时佛教界的著名领袖人物,他是佛图澄的弟子。“性聪明,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4863738.html
  • 北魏太武帝灭佛回顾与思考

    才费尽千辛万苦、广泛搜集、 多方寻找律学典籍,传译出首部规范僧众行为的《僧祗戒心》和相互举罪的《四分羯磨》戒法;而东晋时期长安地区的佛教领袖法师,由于深感健全和确立佛门戒规对全体佛教和所有僧众的重要性,始契应时机的制定出了“天下寺舍、遂则从之”的僧众日常生活方面的具体规范。特别是在大师亲自制订的三条规范中的最后一条内容“布萨、差使、悔过”,更是对僧众行事方面防患于未然的预先约束,体现了...

    释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3563995.html
  • 佛道之争——谈“佛在先”之由来(上)

    佛事件,是道士的煽动,事出有由。  佛教自东晋以来,由于东晋法师曾说过:“不依国主,则法事难立。”指明了发展佛教要依赖帝王的扶持,佛法方能立足世间,广为流传。此后,佛教同朝廷结合,与帚王保持密切关系...之俗)。舍华效夷,义将取!若以道邪?道固符合矣;若以俗邪?俗则大乖矣。”他指责佛教悖礼犯顺,乖违伦理。顾欢最后的结论是:“圣匠无心,方圆有体,器既殊用,教亦异施。佛是破恶之方,是兴善之术。兴善,则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2964381.html
  • 太虚法师著:中国佛学(1)

    常念的阿弥陀经,为罗什译,但此前已有译过,又有观弥勒上生经,这两种经都是主张念佛生净土的。以前已有僧显禅师在禅定中亲见弥陀,往生净土。法师初修那般那禅,后来又持弥勒名,誓生兜率。所以念佛禅在慧远前已萌其端。  念佛禅虽在前已萌芽,而专主提倡的则是庐山慧远法师。小弥陀经里有持名念佛法门,慧远法师即以此法门而创庐山之莲社。慧远法师虽专重结社念佛,而他的念佛仍是修禅,故他并不同于后来与禅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665237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当中,一般批评者常用“文”、“质”两个字作译文的评语。世高、  支娄迦谶等众多的译人大率用质朴的直译,例如《出三藏记集》说世高的译本“直而不野”。东晋法师对世高是推崇备至的,但也说世高“音近雅质...康孟祥时就有了进步,他的译本文饰相当雅驯,译笔也颇流利,所以说“孟祥出经,奕奕流便,足腾玄趣”。  (二)常常借用道家的语言  东汉末年对佛经的译传,其中有不少概念是借助于道家的,这反映了时人对佛、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
  • 欲开天眼觑红尘 “大相国寺在此岸”

    追求的欲望,而灭绝一切欲念的背后则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欲念———成佛,而“佛”这个目标就又成为修行者新的痛苦之源。  这是一个悖论。法师和他最得意的弟子慧远法师也构成一对矛盾———有句名言,说“不依...而为。”释源杰回答,“喝酒吃肉、赌博嫖妓我是不敢的,但社会上对我们出家人的误读也是不对的,有人认为我们就是神仙了,和你们就很不一样了,其实我们也是人,只不过是出家人罢了。有一次,我坐火车,渴了,喝了...

    于茂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265827.html
  • 浅析中国佛教的传播方式与特点

    父子、谢均乐与之交。  东晋法师有“不依国主,则法事难立”之说,而“国主”支持僧众与否往往取决于后者的学识。本人博闻强记,曾随西域来华僧人佛图澄参学,因代之讲经说法而有“漆道人,惊四邻”之誉。因北方战乱,应东晋名土习凿齿之请,率慧远等弟子南下襄阳,15年间穷览经典,深孚众望。东晋太元四年(379),前秦苻坚遣苻丕攻占襄阳,和习凿齿一同被送往长安。符坚视道为“神器”,说:“朕以十万之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766140.html
  •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--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

    九十五种外道法,或坠鬼神禅。」[5] 佛教在中国初期发展中,小乘的禅定实践和大乘的般若理论分别成为两股并行的潮流。  东晋法师试图整合这两大潮流,他早年师事佛图澄,修习禅观,以后虽倡导大乘般若思想,同时又大力弘扬世高系统的小乘禅法,为译禅经作序作注,使小乘禅法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。也谈止观,认为「千行万定」不出止观二行,但这里的止观指的是般禅法,用「止」以「绝爱原、灭荣冀、息驰骋」;用「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466276.html